首页 > 村社简介
购物车
0

村社简介

  桃峪村风景秀丽值得来旅游     曾经是八路军115师领导聚聚的地方  山东省军事中心

   

平邑桃峪:一个曾经将帅荟萃的山村

       



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它以鬼斧神工之力,为我的家乡布置了山山水水。巍峨的蒙山、雄奇的龟蒙,成了家乡群山的排头兵。在它的带领下,家乡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呈山岭多沟壑多的特点。山势高大,岩石沉积,山石坚硬。连绵的大山形成的沟沟壑壑,一道道山峪又围成了难得的小块土壤。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期,这山峪沟壑里,便有了人们来垦荒和生存。于是,山峪里便有了村庄。

千百年来,这大山为村庄关上了通向外界的大门。桃峪就是天宝山脉与观音山围拢围城的山峪,三面环山,沿着山坡倒是土壤尚可耕种。于是,乡民垦荒而生存,平邑县桃峪村就是这样一个非常闭塞的山村。


桃峪所在的乡镇是平邑县郑城镇。郑城这地名就非常有来历,我们前往桃峪在240省道进入松林村,紧接着就是康城村,康城村路边就是郑玄坟。历史记载,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郑玄,曾避难于此地,潜身治学,先后为《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等作注,此处曾出土“注经台”,便为例证。郑城这地名也因郑玄而得。宋乐史《寰宇记》载:“费县南城山西上可二里许,有石室,周回五丈,俗云郑康成注《孝经》于此。”《太平御览·卷四十二·地部·七》也有同样的记载。至清末,石室尚存,光绪《费邑古迹考》载:“今石室犹存,传为注《孝经》处。”

我们这小小的山峪里,曾经庇护了一代大儒,为中华文明延续了文脉,在历史的追忆中,我顿生一种自豪感。


第一次造访桃峪是在暮春时节,梨白桃红的花季,漫山遍野的梨树初绽花蕊,花间的粉蝶飞来飞去,树下的游人来来往往,这真是这个春天最好的时节。只可惜那次太匆忙,没有仔细品味桃峪之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山村有着这么发达的道路。新修的道路,路面平坦,铺就的油面厚实,路边的栏杆坚固。这路沿山势而延伸于大山深处,将一个个山村连接起来。驱车走在这里,路两边是美丽的田园,同行的友人告诉我,县里搞全域旅游开发,这路是其中一项工程。


为了加深印象,为了更进一步认识桃峪。前不久,我第二次又来到桃峪,这一次桃杏梨花已落尽,已结成青色的嫩果。可是,山楂花则又盛开着,又到了一次花季的盛会。这山楂花虽然花蕊尚小,可是密密匝匝,开满了整个树冠。这桃峪真的是花果之乡,各种花次第开放,真的应了平邑县旅游的广告语:沂蒙花海、平邑近人。中央美术学院的画家们,追赶着花季而来,把他们画笔下的美丽的山乡花季,通过媒体传到了世界各地。我第二次到桃峪,不是赏花而来,而是追寻将帅的足迹而来。


当我们把视野伸展于80年前,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在血雨腥风的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敌后,开展了一系列的伟大的斗争。在桃峪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能留下共和国将帅们抗日的足迹,真是桃峪之大幸,也是桃峪的光荣。


我们在中国革命的史料中追寻115师征战的足迹。从1938年8月开始,八路军115师奉党中央之令,115师司令部率部分主力从晋东南八路军总部驻地屯留县常村镇出发,分批陆续进军山东。于1939年5月27日师直机关及部分主力到达沂蒙山区的第一站—平邑县马家峪村,1939年5月27日,115师师直机关、直属队及冀鲁边第7团在司令部参谋处长王秉璋、师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率领下进驻沂蒙山区,到达平邑蒙山马家峪一带。6月6日,平邑、泗水据点的日伪军500余人,进犯115师驻地马家峪。彭雄率7团在费县抗日游击第4、第6大队的配合下,将敌击溃。翌日,平邑、费县、泗水、兖州等据点的日伪军1000余人,再次向马家峪大举进犯。彭雄率部在云头山设伏,毙伤日伪军50余人,收复了费西北重镇仲村镇,鼓舞了全县民众的抗日热忱。

10月又到达鲁南抱犊崮山区的大炉。1940年5月下旬又进驻到平邑县的桃峪村,在此驻扎了150多天,并在此召开了115师入鲁以来的第一次高干会议,史称“桃峪高干会议”。

桃峪高干会议共42人参加。这42人中,除参加山东分局扩大会议的负责人和几位地方武装改编而成的支队负责人外,绝大部分是115师中骁勇善战的将领。他们大多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加入共产党,是历经长征、驰骋沙场、叱咤风云、功勋卓著的民族脊梁。与会人员中有6人在抗日战争中血洒疆场,有两人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献身。幸存下来的与会人员,在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身居要职:其中司局级2人,省部级5人,大校1人,少将8人,中将13人,上将4人,元帅1人。

历史已经深深镌刻这些将帅的名字,美丽的桃峪,忠诚于党与革命的平邑人民永远铭记着参加“桃峪高干会议”的将帅们的英名。朱瑞、罗荣桓、陈光、萧华、张霖之、彭雪枫、赵镈、陈士榘、杨勇、苏振华、梁必业、刘兴元、彭嘉庆、梁兴初、曾思玉、张国华、曾国华、张仁初、刘西元、苏静、潘振武、王秉璋、彭显伦、邝任农、谷广善、彭明治、彭雄、李宽和、张雄、王叙坤,杨尚儒、杨永松、张光中、朱涤新、王立人、吕麟、王六生、孙伯龙、朱道南、于化琪、孔昭同、万春圃。

“中共山东分局扩大会议、八路军115师高干会议”旧址,就在群山护卫的山坳里桃峪,这三间小草房里重要成果就是高举团结抗战的大旗,强调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统一了全军指战员的思想认识,开展了大规模的军政素质建设,把115师打造成了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意志、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队伍。

当我们回顾人民军队伟大的斗争历史,“桃峪高干会议”成果真正践行了人民军队“党指挥枪”建军灵魂。桃峪高干会议就加强党的建设形成的两个决定:《关于营连党组织的规定》、《建立模范党军的支部工作》。从这两个决定30多条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中,我们读到了115师凝聚军魂的号令,读到了这支队伍与旧式一切军队完全不同的制度与作风。桃峪高干会议形成的一系列的决定、制度和规则,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桃峪高干会议”之后,铁的模范党军建设,使山东八路军的信仰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1941年12月8日,山纵1旅3团为掩护中共山东分局400名学员转移,250名指战员在平邑县苏家崮面对6000余名日伪军的合围,奋力拼杀1天,打出了军威,胜利完成了掩护山东分局党校学员转移的任务,以牺牲200余人的代价,击毙日军400多人,极大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有力地激发了山东人民的抗战信心和斗志。

历史走到2017年,伴随着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当曾经的民族救亡图存的战火已经消散于历史时空的时候,作为后人,我们不能忘记那一代人为今天的中国浴血奋斗的历史。平邑县委组织部在上级党委的关怀下,将“桃峪高干会议”旧址建设成为“党性教育基地”。这一基地的建设,就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的真实场景,基地还将在旧址附近,雕塑参与“桃峪高干会议”将帅们的形象雕塑。基地的建设,与当年郑康成在此处注经一样,都是延续文化传统。郑玄延续的是中华文明的传统;“桃峪高干会议”基地的建设,则是延续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民族救亡的革命文化传统。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的学员走进桃峪,缅怀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建立的丰功伟绩,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人从这里走进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也会从这里走进面向新时代,一览山乡美景,享受新时代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

被大自然关上一扇门的曾经闭塞的山村桃峪,也因群山环绕让一代大儒郑玄延续了中华民族的文脉,因其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大山的峰峦叠嶂,保障了“桃峪高干会议”的胜利召开。桃峪也因地形的特殊优势,115师在此驻扎达150多天。这是历史留给桃峪的深刻记忆,也是一代将帅们留给桃峪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同郑城悠久的历史,桃峪美丽的风光,淳厚的民风,成为今日桃峪美丽的风光,成为游人们和党的革命传统教育首选的地方。

曾经留下共和国将帅足迹的桃峪,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落地生根,随着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已经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走在社会主义小康建设的辉煌征程上。

大自然曾经给桃峪关上了闭塞的大门,新时代又给这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山村桃峪,铺就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幸福大道。